拔牙后创口需要经历牙槽骨愈合、软组织恢复、炎症消退三个阶段。过早种植会导致种植体与骨结合失败:
-
感染风险:创口未闭合时植入异物易引发感染。
-
骨吸收不稳定:拔牙后1-3个月牙槽骨会自然吸收重塑,过早种植可能导致种植体松动。
-
美学区特殊要求:前牙区若骨质不足,需等待骨量稳定或植骨后再种植。
关键点:即刻种植虽存在,但仅适用于牙槽骨条件极佳、无感染的少数病例(如完整牙根拔除),且失败率较高。
常规种植时间表:90%患者按此规划
根据牙槽骨愈合规律,种植时机分四类:
类型 |
时间窗 |
适用人群 |
优势 |
---|---|---|---|
即刻种植 |
拔牙当天 |
前牙区骨量充足者 |
缩短疗程,减少手术次数 |
早期种植 |
4-8周 |
美学区需植骨者 |
软组织愈合,骨吸收少 |
常规种植 |
3-4个月 |
磨牙区/健康成年人 |
骨愈合稳定,成功率>95% |
延期种植 |
>6个月 |
糖尿病/骨质疏松/需大范围植骨者 |
充分恢复降低并发症 |
注意:
-
上颌骨愈合慢于下颌:上颌需4个月,下颌需3个月骨结合期。
-
吸烟者延至6个月:尼古丁抑制血液循环,延迟骨愈合。
特殊人群的种植时机:个体化方案是关键
-
糖尿病患者
-
空腹血糖需稳定在≤8mmol/L,种植时间延至拔牙后6个月,并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。
-
-
骨质疏松患者
-
长期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者(如阿仑膦酸钠),需停药3个月以上再种植,否则可能引发颌骨坏死。
-
-
中老年牙槽骨萎缩者
-
骨高度<8mm或宽度<5mm时,需先植骨(GBR技术),6个月后再植入种植体。
-
争议点:部分研究认为早期种植(4-8周)结合骨粉填充,可避免牙槽嵴萎缩,但技术要求极高。
种植牙全流程:从评估到戴冠的必经步骤
-
术前三维评估
-
CBCT扫描:精准测量骨密度、神经管位置,避免术中损伤。
-
-
种植体植入手术
-
微创操作:不翻瓣切口(仅2-3mm),减少出血和肿胀。
-
-
愈合期管理
-
骨结合期:下颌3个月、上颌4个月内避免用种植区咀嚼硬物。
-
-
牙冠修复
-
数字化取模:3D打印基台,确保咬合力分布均匀。
-
技术突破:即刻种植+即刻修复(当天戴临时牙冠)已成熟,但仅限全口无牙颌者。
个人观点:过度追求“快”可能适得其反
行业误区:部分机构鼓吹“即拔即种”为技术先进,实则忽视适应症限制。
-
真实案例:某患者前牙即刻种植后因骨粉吸收导致种植体暴露,二次手术植骨耗时1年。
理性建议:
与其纠结时间,不如关注种植体品牌(如Nobel、ITI) 和医生骨增量技术经验。
定期复查(术后1年每3个月1次)比早种几个月更重要!